新闻动态
缅怀革命先烈 重履先烈足迹——第九建筑公司赴井冈山学习
- 作者:来守卫
- 来源:第九建筑公司
- 发布时间:2012-08-01
- 访问量:
缅怀革命先烈 重履先烈足迹——第九建筑公司赴井冈山学习
- 作者:来守卫
- 来源:第九建筑公司
- 发布时间:2012-08-01
- 访问量:
7月20日,九公司组织党员和员工赴中国工农革命圣地井冈山,缅怀革命先烈,重履先烈足迹,去感受了那让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波澜壮阔的时代圣地。
我们首先参观了茨坪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进入陵园,我们一行沿着长长的阶梯,走进革命纪念堂。大门上方是烫金横幅“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这是彭真委员长1987年视察井冈山时为陵园题写的。纪念堂设有瞻仰大厅、陈列室、吊唁大厅。
进了大门就是瞻仰大厅,汉白玉的墙面上是毛主席亲题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烫金大字,正面玻璃柜存放的是井冈山革命烈士名册。大厅内放置的花圈、花篮,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井冈山时向烈士们敬献的,有社会团体及旅游观光团敬献而留下来作为纪念的。 我们整齐地站在毛主席的题词前面,怀着对先烈的无限缅怀,向先烈们深深地鞠躬,表达了我们深深的敬意。
瞻仰大厅左侧陈列室展览的人物是建国后去世的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领导人挂像,右侧陈列室陈列的是建国前牺牲的革命先烈,他们都是在井冈山斗争时的老红军、老干部。其中有的烈士的照片是本人的历史照片,有的是根据他们的亲属和战友的回忆画下来的,甚至有的烈士无法征集到照片,在这里就用党旗和青松代替,但是他们为了理想流血牺牲的精神永远烙印在所有中国人的心里。
当我们走进吊唁大厅,四面密密麻麻的名字把我们深深的震撼了。吊唁大厅四周墙面嵌刻的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壮烈牺牲的烈士英名录,共有15744位。正是他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英勇奋斗,为革命保存了火种,使革命发展壮大,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带着震颤的心,我们走出纪念堂,走进碑林。悠长的小道,典雅的小亭,无数的碑刻立在道旁,有先烈的手书,有后人的缅怀,无一不向人们展示着革命者的崇高和伟大,我们的步伐不知不觉轻下来,周围喧哗的声音不知不觉低下来。细细地研读着碑文,心情不知不觉沉下来,可是思想却在腾飞,飞到那20世纪30年代的这片红土上去呐喊,去拼杀,去见证……
慢慢地,碑林走过,我们还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前面已经到了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看着高耸入云的纪念碑,我们的心情无法平静。它像是一座山,象征着革命圣地井冈山;又像是一团炙热的火焰,象征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又像是耸立的钢枪,象征着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真理。
随后,我们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博物馆内珍藏各种文物6324件,文献资料5000余份,历史图片4000多幅。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视察井冈山的照片和题词。珍藏着毛泽东、朱德和其他老红军战士重上井冈山的电视记录片,以及一批全国社会各界著名人士的书画墨宝真迹。特别是看到博物馆里陈列的革命时期先烈们的武器,我们不禁阵阵心酸,一块简陋的铁片,绑上一块木柄,就成了一把战斗的匕首,一块竹片,简单地削过之后,就成了杀敌的飞镖。先烈们就是凭着这样简陋的武器,抵挡住了敌人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保住了革命的火种。直到此时,我们才真切都感受到革命的艰苦,先烈的伟大。
下午,我们去了黄洋界。黄洋界——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四周崇山峻岭,万峰竞险,南部山冈星罗棋布,古称“万箩倒米”;北部峭壁深渊,长满松竹杜鹃,气候四季变幻多端,云雾弥漫,故又称“汪洋界”。毛泽东同志曾赋诗曰:“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当年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我们进入黄洋界游客服务中心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油画,这幅《黄洋界保卫战》油画高12米,宽8米,是亚洲最大的单体油画。它真实地再现了当年井冈山保卫战的激烈战况。看着山头上革命先烈拿着简陋的武器,以伟大的共产主义大无畏的精神顽强地狙击敌人的进攻,山下那密密麻麻的敌人,让人不禁联想到当时战况的惨烈。对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油然起敬,是他们的英勇战斗保住了共产党宝贵的革命根据地,保住了革命的火种,以燎原之势,燃遍了全中国,夺取了红色政权,解放了全中国。
离开服务中心,我们沿着盘山小道,来到了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高大的碑上是毛主席亲题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象征着革命的火种会像星星之火一样,不断发展,不断壮大,最终战胜敌人,照亮全中国。碑的旁边是横碑,正面是黄洋界保卫战胜利之后毛主席作的词“西江月• 井冈山”,背面是朱德亲题的“黄洋界”,两块纪念碑耸立在高高的山尖上,昭示着革命烈士的伟大功绩万载长存,永受国人瞻仰。
离开纪念碑,我们参观了当年黄洋界保卫战时工事的遗址,大量的工事,现在只剩下一个浅浅的散兵坑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当年先烈们正是凭借这些简陋的工事和简陋的武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了数十倍敌人的进攻。
最后,我们参观了大井革命旧址群。走进大门,我们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一座座简陋的土胚房,零星地坐落在小河旁,有些甚至看上去摇摇欲坠。1927年,毛主席带领着秋收起义的队伍上了井冈山,就住在这个简陋的小村子里,朱德等革命伟人都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革命先烈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将星星之火传遍全国,不断掀起波澜壮阔的共产主义工农革命,最终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参加此次红色井冈教育活动,我们深切感受到革命的艰辛,我党的伟大,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继续发扬我党艰苦奋斗的精神,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
版权所有:深圳市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09100541号网站建设:中企动力深圳
电话:0755-83619888传真:0755-83589360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苑路8号讯美科技广场1栋27A楼

